热线电话:

010-88565973

 首页 > 资讯中心 > 商城快讯 > 店铺公告 > 详情

资讯中心

中国政府采购年规模突破2万亿元
店铺公告 发布于:2018-05-29

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8%,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2%。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,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?采购的过程是怎样的,能否做到物美价廉、公开公正?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。

去年服务类采购增长72.9%,涉及养老、培训等

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,留下的大都是老年人,种几亩地还是有些吃力。“今年种水稻轻松多了,病虫害防治这些事政府帮忙解决了。”四川省射洪县曹碑镇农民邱治民说。

射洪县实施政府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服务,农户 只需要支付材料费,农技公司就会上门提供田间服务,对二代螟虫、稻瘟病、稻曲病进行统防统治。今年,全县11个乡镇44个村共22000多亩水稻,通过政 府购买服务实现了统防统治,在减轻农户负担的同时,农业安全生产水平也提高了。

“政府采购的一个积极变化,是服务类采购出现 大幅增长,2015年同比增长72.9%。”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当前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不断扩大,除了政府自身的行政办公支出,还涵盖了一些公益性强、关系民生的支出项目,像为社区的“空巢老人” 提供生活照料,为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等。从各地情况看,政府购买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,范围涉及教育、就业、社保、医疗卫生、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很 多民生领域。

“从政府采购的结构来看,货物类、工程类采购 仍是大头,而服务类只占全国政府采购总规模的15.9%,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。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,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 需求,政府需要创新供给模式,构建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。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,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向其 支付费用,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加快服务业发展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
采购链透明,有违法失信行为记录不得参与采购

也有人担心,政府采购程序虽然公开透明,但私底下采购人会不会与供应商共谋“串标”,导致不公平竞争和滋生腐败?

“诚 实信用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相关主体进行失信约束,对于打造全透明采购链,防止暗箱操作和不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。”财政部有关 负责人表示,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,对列入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,不得参与政府采购活动;完善评审专家问责机制,对具有行贿、受贿、欺诈等不良信用 记录的人员,不得聘用为评审专家,已聘用的应当及时解聘。

政府采购质疑,既是供应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 方式,也是对政府采购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。近日,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采购中心在一次康复设备公开招标项目中,接到了未中标供应商的质疑:中标供应商所投多 功能牵引床未如实陈述产品功能,涉嫌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。经多方查证,中标公司确实存在篡改产品型号、规格的行为。采购中心及时向财政部门反映,最终该 中标公司被处以一年内禁止参加深圳市政府采购活动、记入诚信档案等处罚。

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,为谋求特定供应 商中标、成交,供应商与采购人之间的恶意串通行为,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规定,党政机关采购货物、工程和服务,应当遵循 公开透明、公平竞争、诚实信用原则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,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品牌、型号、产地。“这些规定都是明明白白、板 上钉钉的,如果还有人铤而走险、牟取私利,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。”白景明说。(本文来自人民日报)